但我看到的是,劇中的養(yǎng)老院讓人覺得不真實。去過養(yǎng)老院的人都知道,在養(yǎng)老院里的老人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已不能自理,同時缺少陪伴也是很大的問題所在。有能力自理,沒有基礎疾病,懂得自我調節(jié),有自己興趣愛好的老人少之又少,在一個較為糟糕的環(huán)境中,人的心境很難提升,這也就增加了老年人心理層面的負擔。
如何探索新的養(yǎng)老模式是一件緊迫的事,老有所養(yǎng)的責任很大,年輕一代的壓力同樣也大,出于道德和社會責任層面,我們不得不抓緊時間籌劃養(yǎng)老問題。
日本,是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,四個人里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。并且,日本的年均壽命也不斷刷新著記錄,根據2019的數據顯示,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達到了84.3歲。這就意味著,65歲退休之后,他們還有著近20年的生活,20年的生活又如何達到高品質呢?需要的是財力、物力、人力的支持。
財力無疑包括了老人自身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政府的支持。每年調整的養(yǎng)老政策讓大家看到了信心,但很重要的一點,還是要讓退休的老人有更多的獲得感。65歲其實并不老,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可以鼓勵他們創(chuàng)造自己的價值,探索開發(fā)他們適合的職業(yè),再就業(yè),讓他們樂在其中。這種方式讓害怕成為子女負擔的老人,有了一定的舒壓點,畢竟,很多老人為了收入還在從事重體力活動并不是子女樂見的,而國內傳統(tǒng)觀念又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,有適合老人的工作崗位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。
物力可以是基礎設施的更新,尚在中年的規(guī)劃者決策者可能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未來,而忽略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的變化,不夜城為年輕人娛樂消費提供了場地,是不是同樣也需要早市來滿足老年人早起的需求呢:打造專屬于老年人的消費場景,有專門的老年裝備店,老年人的專門運動教練......老年群體有相當大的一個份額,在消費環(huán)境和消費體驗上,如果能有專門為他們設置的模式,相信也能受到大的歡迎。
人力我想到更多的是護理人員,我們注意到了很多的家庭護理并不專業(yè),保姆欺瞞虐待老人的事時有發(fā)生,所以大家都在呼吁有更多的護理人員。但現實問題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,循序漸進的做法可以像《心居》里的托老所,集合專業(yè)的護理人員在白天照顧托管老人。這無疑是個新鮮且誘人的巧思,老人夜間可能與家人同住,但是白天由于子女上班,反倒成了孤獨無助的一類。設置類似的托老所提供日間的照料,聚集其他老人讓他們交流,其實也是滿足心理需求的一方面。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,贍養(yǎng)老人的子女也能松上一口氣,在工作時能全心投入。
本文標簽:養(yǎng)老金,養(yǎng)老服務,居家養(yǎng)老,養(yǎng)老保險,社保,
本文標題:老齡化發(fā)展的淺思
本文出處:http://www.www.juzhongyi.cn/news/news-dongtai/16988.html
本站聲明:本站發(fā)布的內容(圖片、視頻和文字)以原創(chuàng)、轉載和分享為主,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,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。